
公司注冊商標有什么好處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1-28 06:02:00 瀏覽:4336
商標真的有這么重要嗎?不注冊會怎么樣?注冊商標有什么好處?那么就來看看下面尚標網小編為你帶來的公司注冊商標有什么好處,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商標注冊好處
1、 便于消費者認牌購物。
2、 商標注冊人擁有商標專用權, 受法律保護。
3、 通過商標注冊,可以創立品牌,搶先占領市場。
4、 商標是一種無形資產,可對其價值進行評估。
5、 商標可以通過轉讓,許可給他人使用,或質押來轉換實現其價值。
6、 商標還是辦理質檢、衛檢、條碼等的必備條件。
7、 地方各級工商局通過對商標的管理來監督商品和服務的質量
網上如何查詢商標是否注冊
1、商標的查詢方法比較復雜,今天我們介紹一下網上查詢的基本步驟,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商標事務所委托查詢。
2、首先,我們進入中國商標網,官方提供了四種業務:商標近似查詢、商標綜合查詢、商標狀態查詢、錯誤信息反饋。
3、我們點擊進入商標綜合查詢:用戶可以按商標號、 商標、申請人名稱等方式,查詢某一商標的有關信息。
4、里面提供了5種查詢方法 國際分類號、注冊號、商標名稱、申請人名稱(中、英文),對于查詢是否注冊來說,我們只需使用“商品名稱”來是即可。
5、我們以搜索“百度”為例,在商標名稱中輸入百度,再點擊查詢
6、如果查詢到有結果,說明商標已被注冊。那就只能換一個商標了
7、如果查詢到“抱歉!沒有查詢到任何結果”,那么恭喜你,商標尚未注冊,趕緊去注冊吧
注冊商標流程
商標注冊流程一、形式審查
經過形式審查,申請手續齊備并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書件的,商標局發給受理通知書。
申請手續不齊備或者未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書件的,發不予受理通知書,予以退回,申請日期不予保留。
申請手續基本齊備或者申請書件基本符合規定,但是需要補正的,商標局發商標注冊申請補正通知書。申請人在限期內補正并交回商標局的,保留申請日期;未作補正或者超過期限補正的,商標局發不予受理通知書,予以退回,申請日期不予保留。
商標注冊流程二、實質審查
商標申請通過形式審查后進入實質審查。經過實質審查,凡符合《商標法》有關規定的商標申請,商標局予以初步審定,并予以公告。
駁回申請的,發給申請人駁回通知書。
商標局認為商標注冊申請內容可以修正的,發給審查意見書。申請人在限期內予以答復的,商標局繼續審查。
對經審查后初步審定的商標,由中國商標局在《商標公告》上公告。
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任何人均可以對中國商標局初步審定的商標提出異議。
無異議或者經裁定異議不成立的,由中國商標局核準注冊,發給商標注冊證,并在《商標公告》上予以公告;經裁定異議成立的,不予核準注冊。
復審請求
商標注冊流程中若申請人對商標局駁回商標注冊申請不服,可向商標評審委員會請求復審。商標評審委員會將做出準予注冊或不予注冊的終局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若當事人對商標局異議裁定不服,可向商標評審委員會請求復審。商標評審委員會將做出終局決定,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注冊商標應注意事項
1、盲目注冊:有些代理機構跟客戶講,你的商標我幫你注冊一定能注冊下來,甚至有的還保證能注冊下來(商標注冊要經過商標局審核人員的審核最終才能,而且商標名的前期查詢也是存在盲區的,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哪個商標一定可以注冊下來)。
2、非專業注冊:很多代理機構前期也會給客戶查詢商標名,但是絕大多數的商標名都是有近似商標已經注冊或正在申請注冊,這個時候,那些與你的商標名近似的商標是否會妨礙你的商標注冊,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工作,他需要有著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可有的代理機構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專業素質,又想拉客戶,硬著頭皮幫客戶注冊,你可以想像,兩年之后你得到的會是什么。
3、盲區注冊:就是商標查詢存在的盲區,比如我想看一看昨天或前天有哪些商標提交申請,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沒法查詢,給注冊商標帶來了風險,那么如何解決?對付盲區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跟蹤查詢服務,這樣可以,適時跟蹤查詢商標提交的信息,讓商標注冊的風險降到最低。
所以說在選擇代理機構這一方面,一定要選擇公司資質深厚的,他們的專業素質高,才能盡量規避風險,提高商標注冊的成功率。
創業公司如何做好商標保護?
“創業了嗎?”這句話應該已成為很多同學、親友見面時的“寒暄”用語。
在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和在職人員投身“創業熱潮”,與此同時,被很多人視為端著“鐵飯碗”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蠢蠢欲動”,通過“求職或跳槽”等方式曲線投身“創業大潮”。
某招聘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25日至其后的三周時間內,全國范圍內有超過1萬多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過該網站投遞出求職簡歷,較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4%。
洶涌蓬勃的創業大潮正在來襲。對于大眾創業來說,不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加入創業團隊,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做好包括商標在內的各類品牌和創意保護。
“微信”商標教訓:最早申請者并非騰訊 創業者需引以為鑒
現在已經坐擁5億活躍用戶的微信,應該算是“APP應用”中最成功的一個。但是,站在商標保護的維度下來審視,其在商標保護策略上的“缺失”或“短板”,亟待引起每個創業者或創業公司重視。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測試版發布,三天后,2011年1月24日,騰訊正式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圖文商標注冊申請。
騰訊這種“先有產品,再做保護”的策略應該說屬于常規做法,但是,如果碰到非常規的競爭業態,可能就有點不當。
事實上,在騰訊微信產品發布或商標注冊申請前,一家名叫“創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的公司已經提前2個月率先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文字商標注冊申請,并一次性提交了三件商標注冊申請。
此外,在騰訊微信1.0測試版發布前,還有一家公司提交的“微信”商標注冊申請,也早于騰訊。這家名叫“北京聯智昭陽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于2011年1月17日向商標局提交了38類的“微信”注冊商標申請。
顯然,雖然騰訊微信名聲最大,但是,在保護時間上,騰訊卻不是最早的。而騰訊自身對“微信”商標保護策略上的“短板”,有兩點教訓值得銘記。其一,文字商標申請應先于圖文商標。
根據《商標法》第八條的規定,“任何能夠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在商標申請保護實踐中,很多公司,都熱衷于待產品成型后再申請圖文相結合的商標。但正是這種“常規”做法,其實蘊藏了不少風險。
理由很簡單,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論是互聯網產品,還是傳統領域的產品或服務,大多數情況下是先有“名稱”再有實際產品或服務。
出于穩妥的考慮,在產品定名后,就應該率先申請文字商標,待最終產品成型后,再申請圖文商標保護。
其二,商標申請時間趕早不趕晚。騰訊自身是在產品面世三天后才提交商標申請的。雖然在商標公示前,商標申請是“背靠背”的,但是,在商標審查授權時,遵循的是“申請在先原則”和“使用在先原則”。
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并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
據稱騰訊內部可能早在2010年10月份左右就確定了“微信”的名稱,如果在內部確定名稱就提前申請了文字商標,那么,也不會有后續這么多麻煩事兒。
“微信”商標反思:定好方向選好類別逐步完善 創業者不必貪多
騰訊2011年1月最早提交的“微信”商標注冊申請僅涉及兩個類別,即計算機相關(9類)和電視相關(38類)。
可以說,騰訊最早提交的商標申請所體現出的策略是值得創業者們重視的。根據《商標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商標注冊申請“應當按規定的商品分類表填報使用商標的商品類別和商品名稱,提出注冊申請”。
簡單說,商標注冊時按照保護的領域或產業不同,施行分類別注冊的原則。按照《商品分類表》,商標分類包括四十五個大類,涉及一萬多個商品和服務項目。
同一名稱或標識,根據使用的商品類別不同,可能被多人或多次注冊申請。那么,作為創業者來說,在起步初期到底應該率先保護那些類別呢?
對創業者來說,把商標在全部分類中進行保護注冊是不現實也沒意義的。首先,從成本上來說,如果做全類注冊,僅每年的商標維護成本就會成為創業者的一大負擔。其次,從創業過程來說,普通中小企業的壽命普遍在三年左右,如果三年中小企業未能發展壯大,那么,這些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現實。而從創業的產品或服務的生命周期來看,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助力下,一款產品或服務可能半年內就會快速爆紅取得成功,也有可能一年內就銷聲匿跡。
因此,不論是個體性質的創客還是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重視商標保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保護的手段或方式也應該是漸進的,沒必要貪大求多。
以騰訊微信為例,騰訊開始大量注冊外圍或周邊應用等商品或服務類別,加固“微信”商標防火墻的時間發生在2012年,也就是產品面世一年后。當年騰訊一口氣新提交了18件“微信”圖文商標申請,并于當年的6月27日、28日、29日三天集中完成注冊申請提交。
而在類別選擇上,創客或創業公司在商標保護上,初期可將重點限定在產品或服務所在行業或領域中。
在“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今天,任何創新或創業可能都離不開互聯網,而落實在商標保護上,38類和42類應該成為創客或創業公司們應率先布局的類別。其中,38類主要與電信及互聯網服務相關,42類則主要與計算機軟硬件設計開發相關。
此外,創客們或創業公司還需結合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與傳統領域相關的情況,也應予以提前布局和保護。
比如“滴滴”商標糾紛案中,“滴滴(嘀嘀)”文字商標持有者廣州市睿馳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起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稱“滴滴打車”涉嫌侵犯其商標權。雖然睿馳擁有35類和38類的“滴滴(嘀嘀)”文字商標,但一審法院認為,“滴滴打車”平臺需要對信息進行處理后發送給目標人群,并為對接雙方提供對方的電話號碼便于相互聯絡。上述行為與 “電信服務”明顯不同,并不直接提供源于電信技術支持類服務。
雖然一審法院判決將“滴滴打車”認定為非電信或互聯網服務的結論業內尚存在爭議。但是,從商標保護的維度來看,也足以說明創客或創業公司在早期商標注冊保護時,需要提前考量此因素,將自身服務或產品可能涉及到的傳統領域或行業,一并納入保護。
“微信”商標維權:收購、異議、訴訟等“多管齊下” 創業者要拿捏好時點
從注冊商標申請狀態來看,在81件“微信”商標中,38件“已成功注冊(含已轉讓)”,16件“已無效”,8件處于“異議中”,剩余部分處于注冊審核中。而在38件“已成功注冊”商標中,有4件已發生轉讓。
由此可見,如果在產品或服務面世初期,未能做好自身品牌保護,那么,就應該盡早采取“異議”、“無效”或“收購”等手段啟動對自身品牌的被動保護。那么,這些手段又該在什么時點使用呢?
首先,關于“異議”,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對初步審定公告的商標,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在先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商標局提出異議。
簡單說,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名稱被他人率先搶注為商標了,如果發現的早,一定要趕在異議期內盡早提起異議程序。
其次,關于“無效”,根據《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已經注冊的商標,如果涉嫌違法商標法禁止注冊情形,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
簡單說,如果他人搶先注冊的與你相關的商標,你未能及時發現或留意到,那么,在該商標被核準注冊后,要利用法律賦予的“宣告無效”救濟手段,盡早實施自我救濟。
最后,關于“收購”,如果說你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了,你的業務也發展壯大了,但你錯過了異議期,而且對“宣告無效”沒把握或耗費不起時間,那么,就需要盡早委托中間人通過收購的方式,將被他人搶先注冊的商標迂回轉讓到自己名下。
常言道“生命是一場艱苦的旅行”,而創業則是一場艱苦的修行,在創業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合伙人不睦、業務停滯不前甚至出現經營風險等等,但是,在創業起步前,提前規劃自己的品牌,盡早實施商標注冊等品牌保護,則可以讓創客或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少分一些心、少走一些“彎路”。
看了“公司注冊商標有什么好處”的人還看了:
1.注冊商標個人和公司有什么區別
2.一家商標注冊公司做什么的
3.注冊商標必須要有公司嗎
4.一家公司可以注冊多個商標嗎
5.怎么查公司名字是否注冊商標
6.北京有限公司注冊商標
7.怎樣查公司名是否注冊商標
8.注冊新公司需要商標嗎
9.注冊公司要商標嗎
10.企業使用商標的注意事項
文章標簽: 公司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