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獨立珠寶設計崛起,它們能否望到百年之后?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1-03 09:29:00 瀏覽:3396
Fei liu“梅”黃鉆套飾:項鏈、?耳環、手鏈(私人收藏)
Centauri Lucy銀杏交響曲耳環
Zen D'eau“佛羅倫薩的璀璨”,材質:18K金、摩根石、紅寶、鉆石、沙佛萊
Fei liu綻放系列具有典型的東方式柔美線條
12月21日,北京城籠罩在能見度極低的重度霧霾中。走進國貿三期宴會廳,視線卻忽然清晰,一派璀璨奪目。這里是“2016芭莎珠寶國際設計師沙龍”現場,年輕設計師們在各自展廳里忙碌著,玻璃柜中的每一件珠寶在黑色天鵝絨布的襯托下泛出熠熠光芒。在不同品牌之間溜達一圈,你能看到許多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巴洛克的繁復、Art Deco的幾何線條、借鑒橋梁結構的建筑美學、朋克和Hip-hop的粗獷,抑或極簡主義風。“中國獨立設計”是它們之間唯一的共性。
再沒有哪個年代,中國人對珠寶首飾有如此高漲的熱情。2015年,中國黃金珠寶首飾的零售總額以5200億元收官。截止2016年,中國珠寶首飾零售規模達到50000億元。這組來自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數據背后,顯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興珠寶首飾消費市場,消費力位列世界第二。
中國珠寶首飾的發展速度足以讓世界驚訝。1985年,央行批準黃金首飾上市流通,才正式開啟中國珠寶首飾的新時代。上世紀90年代,內地第一批珠寶企業出現,設計開始萌芽。2000年前后,不同規模的珠寶設計大賽在內地興起,國際珠寶大賽開始進駐中國,“中國制造”盛名之下的“中國設計”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盡管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一個獨立設計師初出茅廬時,仍然四顧茫然。
“很多設計師缺少平臺、經驗,也不知道怎么與市場和受眾人群對接。”坐在Zen D'eau藝術珠寶展區,設計師馮梓丹對第一財經說,要想做成功的中國獨立品牌,擁有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和品質只是第一步,“從最初的手稿到珠寶成品,中間是非常嚴謹的工藝。還要積極地把產品轉化成品牌,尋找目標客戶,找準定位去宣傳、銷售、維護,這后面的一切才是重大的系統工程。”
在英國生活了18年的華裔設計師劉斐是整個設計師沙龍上的佼佼者。以他名字命名的珠寶品牌Fei liu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他剛獲得被譽為珠寶領域“奧斯卡”獎的英國珠寶大獎(UKJA)年度最佳設計師。盡管Fei liu已是歐美市場上相當成熟的珠寶品牌,劉斐仍將眼光放到遙遠的未來:中國獨立珠寶設計如何注入奢侈的血液?假如有一天他退休,品牌是否還能像歐美百年品牌那樣延續下去?
英籍華裔設計師劉斐
學建筑出身的設計師馮梓丹
Violet從金融轉向珠寶設計師
中國設計崛起
這幾年,馮梓丹明顯感覺到中國珠寶設計勢力正在龐大,“就像春天來了,一夜之間長出一大片花海。可能你仔細看,每朵野花都很小,不起眼,但匯聚在一起就很有活力。”
“傳統的珠寶設計師大多是科班出身,但現在有一種‘英雄不問出處’的趨勢。不同專業背景的人都在進入珠寶設計領域,豐富這個行業的思維,不受傳統束縛。”馮梓丹以自己為例,她最早學建筑,留學歸來后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也做過金融投資。轉行做珠寶設計師的理由很簡單,純粹因為愛好,“小時候見過奶奶的鳳冠霞帔,特別美。后來自己也有需求,想找到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她做珠寶設計的樂趣在于,常把一件珠寶當做一幢建筑來構思。
第一財經專訪的諸位年輕設計師,也是來路各異。
胡文元從醫科大學出來的第一份工作是臨床醫生,做了一年,覺得沉悶,還是脫下了白大褂。她從小看著父親做翡翠生意,賣的大多是傳統觀音像,“款式很土”,客戶也都是老氣橫秋的企業家。胡文元買了很多臺灣珠寶鑲嵌工藝的書,自學入門,“做這行就是想讓珠寶變得貼近時代,更年輕化。”
生于1987年的Violet從小到澳洲念書,講話夾雜著英文。從商學院拿到金融碩士學位后,她決定違背家人意愿,做她喜歡的古董鑒定。收購澳洲珠寶品牌Centauri Lucy后,她擔任創意總監,把自己對古董與藝術的研究植入珠寶設計,她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巴洛克時代、維多利亞時代的印記,純手工制作的珠寶刻意留著不規則感,隱含著她對歐洲藝術的熱愛。
Centauri Lucy豎琴胸針,底端鏤刻Art Deco風格葡萄藤
Centauri Lucy戒指以巴洛克藝術為靈感
劉斐23歲那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珠寶設計學院留學時,是學院歷史上第一個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出國前,他做過室內裝修,干過金融,拼搏得還不錯,卻覺得“世界太大,想出去看看”。但初到英國學設計,劉斐英文不好,“一天打三份工”,最大的焦慮不是生計,而是對自我的懷疑與彷徨,不知道要如何走上珠寶設計這條遙遠的路,“但每次總是清醒地意識到,我的后半生只能做珠寶。”
科班出身的劉斐是幸運的。2000年,他設計的耳環“快樂的噴泉”獲得英國金匠精工藝與設計大賽大獎。六年后,他已是獲獎無數的設計師,在伯明翰建立工作室,三維立體設計風格明艷而夸張,可佩戴性很強。在成熟的英國珠寶首飾市場,劉斐艱難而幸運地站穩腳跟,品牌進駐倫敦Harrods等歐美頂級百貨公司。他的設計沒有顯而易見的中國元素,卻擅用古董青花瓷片、清代的硯臺等稀有材質設計珠寶,西方媒體評價他的作品“細膩、有女人味”,在西方珠寶設計常見的前衛、粗獷風格中,他的東方意境自然獨樹一幟。
在中國,獨立設計師們面對的是一個新興的、巨大的、復雜的市場。
胡文元算是國內較早的獨立珠寶設計師,擁有20多年從業經驗。2003年,她帶著自己的作品從云南到北京開店,卻遺憾發現,獨立設計沒有市場,“當時都喜歡國外品牌,就算有人買國內品牌,看的是鉆石有多少克拉,不會為設計買單。”2009年,她再回到北京創立珠寶品牌“情有獨鐘”(QYDZ)時,市場開始改變。
“能明顯看到消費者的眼界在打開,他們想要更獨特、不重復的東西。”胡文元說,她的品牌最初確立高級定制的方向。今天,她發現90后已經成為珠寶消費的新勢力,為了抓住這個市場,她開始設計一些價格相對親民的輕奢作品,銷量不錯。
馮梓丹的藝術珠寶依然堅持高級定制。在她風格濃烈的“城市?筑”系列里,有很多復雜多元的氣息——以宇宙星體為靈感的珠寶有鳥巢的外形,一枚仿佛宇宙大爆炸的坦桑石胸針,像是微縮版未來建筑。學建筑的烙印深刻在她的作品里,許多珠寶的形態都十分巨大,充滿張力,又因借鑒建筑結構,拿起來格外輕盈。
“從過去的‘中國制造’到今天的‘中國設計’,是一種覺醒和必然趨勢。”馮梓丹說,現在的消費者在觀念上有了很大變化,“相比千篇一律的名牌,他們更注重獨立設計的個性。中國珠寶設計比起服裝設計晚了很多年,但珠寶高級定制是朝陽產業,我們還有時間,還很年輕。”
Zen D'eau“城市·筑”系列,材質:18K金、坦桑石、鉆石、紅寶(私人收藏)
Zen D'eau“流動的心事”,材質:18K金、紅碧璽、綠碧璽、鉆石、紅寶、藍寶(私人收藏)
獨立品牌之路
“一個品牌的建立,首先是文化的建立。一個奢侈品品牌的成功,和強大的設計力量密不可分。”品牌營銷戰略專家李光斗認為,在中國七千多年的玉文化史上,中國人的珠寶預售首飾消費,正由時尚消費轉向文化消費。對于一個品牌而言,其中蘊含多少文化,才是品牌根基與靈魂。
高級定制始于18世紀,歐洲貴族不僅定制服裝,也定制可搭配的珠寶。
劉斐的代表作都來自于高級定制。他為很多客人重新設計了家里閑置多年的古董珠寶,這些遺忘角落多年的寶石被全新手工藝打造一新,獲得新生。與普通珠寶首飾不同的是,高級定制是為發掘、襯托寶石的價值,重塑其生命。一個真正的獨立設計品牌,不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批量生產,而是定制出獨此一件的珠寶首飾,經典傳世。
在一套私人收藏的黃鉆套飾中,劉斐拿到客戶珍藏多年的總重40克拉黃鉆,當時市值300萬元人民幣。劉斐以四葉梅為靈感重新設計,加配鉆石,歷經一年純手工完成,被英國權威機構ASSAY測評為1400萬元人民幣。另一套客人收藏近十年的巴西玉璽,在劉斐手上重新設計,這件“綠色的羽毛”市值翻了十倍,并獲2015年英國IJL最佳視覺沖擊力大獎。
Fei liu“綠色的羽毛”,材質:巴西碧璽,沙弗萊石,鉆石,18K金(私人收藏)
Fei liu“焰”,材質:紅寶碧璽、紅寶石、粉色藍寶石、鉆石、18K玫瑰金
經常有歐美顧客告訴劉斐,他的作品里沒有很直白的中國符號,但是很東方,設計線條柔美而精細。
身在西方市場,劉斐比誰都更多地考慮什么是中國設計,什么是東方審美,“所謂中國文化并不是把博物館里的圖騰放進現在的作品,那叫抄襲。把中國的龍鳳或者甲骨文放進設計里,這樣理解的中國文化太狹隘。講述中國文化不是靠一條具象的中國龍,而是靠講述龍背后的故事。人們喜歡你的作品,不僅是因為你的視覺,還有你的文化,你的品牌情結和思想。”
中國珠寶品牌缺乏運作奢侈品品牌的意識、觀念和思想,往往著眼于短期,追求快速回報,很難為品牌長期的建立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
馮梓丹認為,在圖紙上畫好一件首飾不難,但做成品牌卻很難,“現在做獨立設計工作室的人很多,真正做成一個品牌來運作、推向大眾的,卻很少。這方面中國珠寶設計師還要向西方學習。品牌就是一個設計師的標簽,建立起品牌之后,后面的每一步都需要扎實地下功夫。”
但在品牌推廣和宣傳上,設計師們又舉步維艱。胡文元面臨的尷尬是,如果推廣產品,容易被抄襲;不推廣,品牌影響力做不大。在并不完善的市場競爭中,設計師必須保護知識產權,否則很快就會被仿品、價格戰這類黑洞吞噬。
過去十幾年,劉斐一步步走來,很少考慮未來。直到兩周前,倫敦蘇富比收藏了他的兩件定制珠寶,跟蘇富比高層會面時,對方問他,“如果哪天你退休,或者你去世了,Fei liu怎么傳承?如果市場繼續經營這個品牌,你希望人們怎么看它?”這些問題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下一步在哪兒,“一個品牌的價值不是視覺和產品質量所能概括的。如果你沒有核心的精髓,沒有價值觀、故事與訴求,就談不上品牌。”
對于自己經營了十年的Fei liu,劉斐第一次開始考慮,如何讓品牌的生命力更強,今天的努力是否能望到百年之后。就像卡地亞以“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代表創新設計與優越工藝,每一個傳世奢侈品牌都需要故事與傳奇。
這個看上去很遙遠的夢想,事實上正是這一代中國獨立設計師最終所要考慮的品牌命題。
文章標簽: 商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