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品牌能否吃到智能互聯紅利?
來源:網易汽車 發布時間:2016-07-29 03:00:00 瀏覽:1666
(原標題:再走差異化路線 自主品牌能否吃到智能互聯紅利?)
處于追趕地位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由于在發動機、底盤等核心領域欠帳較多,盡管大家都很努力而且進步也很快,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欠火候,導致在終端市場處于不利地位,品牌溢價能力差,產品一直處于中低水平。
因此,自主品牌迫切需要彎道超車的機會,而“新能源”和“智能互聯”是兩個業內公認的方向。但由于續航、配套和成本等問題,新能源汽車離大規模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智能互聯汽車近兩年異軍突起,很多人認為汽車將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互聯終端”,就像智能手機那樣。
自主品牌汽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率先推出了互聯網汽車產品,6月20日凱翼X3上市,7月6日榮威RX5上市。并且這兩款車型都宣稱自己是car on internet,而不是簡單的internet in car,區別就是兩都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而不是簡單的將手機接到車上,其中凱翼X3搭載的是自己獨立開發的icar系統,而榮威RX5搭載的是阿里巴巴的yun OS。
提到互聯網汽車,以前一直是基于電動車基礎之上的,并且絕大多數都是雷聲大雨點兒小,除了特斯拉之處,樂視汽車、蘋果汽車、蔚來汽車等很多企業出現,都聲稱要顛覆汽車行業。但是從凱翼X3和榮威RX5來看,卻并沒有顛覆者的野心,更多的是基于傳統汽車,然后引入互聯網的概念,屬于“汽車+互聯網”的典型案例,最終還是要參與傳統汽車的競爭。上汽有關負責人更是坦率地說,互聯網汽車,前提還是汽車,要滿足交通工具的屬性,其次才是互聯網的特色。
從兩個“吃螃蟹”的自主品牌車企來看,并沒有脫離傳統汽車的市場,只是將互聯網汽車作為一個新的細分品類,嘗試開拓新的市場紅利。縱觀自主品牌汽車的生存之道,一直都是差異化路線,合資品牌的市場空白點切入,然后再鞏固陣地向縱深突破,從最初的小型車到現在的SUV,莫不如此。
那么問題來了,自主品牌通過互聯網汽車這個細分市場,能否創造新的紅利?
從目前上市的兩款車型來看,都是具備同級車的全部功能,無論從外觀設計還是內飾作工以及動力性能,都不弱于同級產品。凱翼X3定位的是目前成長性很好的小型SUV,配備1.6L發動機,售價區間為6.66萬元-9.69萬元,拋去互聯網汽車的概念,這也是一款與奇瑞瑞虎、長安CS35和長城H2竟爭的車型。榮威RX5搭載1.5T和2.0T兩款缸內中置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與目前市場上比較火的長城哈弗H6、廣汽傳祺GS4和吉利博越等直接競爭,其中普通版車型售價9.98萬至13.88萬元,智能互聯版售價14.88萬元至17.98萬元。可見,榮威把智能互聯做為一個向高端沖擊的撒手锏。
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互聯網的功能,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化和比較優勢。業內專家指出,中國汽車產業的優勢在于產業集群有龐大的基礎、龐大的市場和龐大的需求,智能網聯汽車能將資源整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優勢,這個優勢雖不見得是全面的優勢,但卻是差異優勢。這種智能互聯的概念一旦獲得市場的接受,這種獨特的優勢就會不斷放大,不僅對于同級的自主品牌車型,對同級的合資品牌,尤其是對于品牌和產品優勢并不明顯的二三級合資品牌,比如韓系車和法系車等,都會形成擠壓。
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增多,對新事物開始呈現更寬容的心態,而且他們也有條件進行嘗試。就像凱翼相關負責人說的,汽車發展到今天,汽車的使用場景發生了變化,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也在變,在擁擠的城市,消費者對更高的性能逐漸在淡化,而對互聯網這種已經融入生活的東西更為在乎。從這個意義上說,汽車確實已經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移動互聯終端轉變。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在傳統汽車的骨架上,添上互聯網的血肉,既具有傳統汽車的操控感和舒適性和安全性,又互聯網的新的用戶體驗,這種做法雖無法起到顛覆傳統汽車的效果,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對汽車的評價體系,由以往單純的唯性能論轉到用戶體驗評價是可能的,至少在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來說是很現實的。相信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這種模式將很可能迅速推廣,創造新的發展紅利期,反過來也會影響合資品牌的智能化升級,或許能改變現有的競爭格局。
文章標簽: 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