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元和飛鶴被曝提前收購OEM品牌
來源:www.6zhiboba.com 發布時間:2014-07-08 01:41:00 瀏覽:6730
對于奶粉OEM品牌的去向,乳業資深專家解觀勝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雜牌已沒有機會,只能退出市場。而一些還有銷路的雜牌賣給正牌后,也就變成真牌子下面的雜牌。其實他們就是換一個馬甲,變成一線品牌下面的副品牌,產品商標專有權人換成真正為其代工的企業,由這些一線品牌為其背書。因此,短期內OEM品牌不會少很多,但紛紛嫁入“豪門”的現象會比較多。據了解,企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規避風險,事實上這一舉動從去年就開始了,原因是早在2013年6月20日,工信部就發文稱,任何企業不得貼牌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為應對上述政策障礙,換馬甲式生存成為比較流行的操作手法。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典型的企業就是圣元和飛鶴。該人士表示,以圣元為例,其旗下的育嬰博士原來就是由圣元為其代加工,后來考慮到禁止貼牌政策的影響,就采取了收購育嬰博士的方式,將這一 OEM品牌變為圣元的品牌,但相對獨立營銷權依然掌握在育嬰博士手中。
除此之外,圣元于近期還收購了假洋品牌“迪唯恩”,將其變為國產品牌,收購的目的不得而知。然而擁有多個產品品牌的圣元并未放棄繼續“增加”品牌的機會。記者從國家工商總局官網上查詢到,申請人名稱為“圣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商標名稱就多達461個,除去圖形和重復(不同品類)的之外至少也有300多個,類號基本是5和29,意味著多數是生產嬰兒奶粉和奶制品。
對于上述“換馬甲”生存現狀,解觀勝認為,很多企業都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將OEM品牌賣給代加工企業,讓人很難區分哪些是貼牌,哪些是自有品牌。王丁棉也認為,不準貼牌生產后,出現專有權人將產品商標送給或賣給代加工廠的情況,他們都在走“化整為零”的方針,意在規避受政策打擊的風險。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