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竣工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1-10 04:20:00 瀏覽:3984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重大科技項目“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竣工大會20日在京舉行。該工程建成了目前我國唯一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為新聞出版單位和公眾提供從注冊、交易到侵權追蹤的全流程版權保護技術服務。業內人士認為,該工程的投入使用將提升我國版權保護水平,促進版權產業發展。

該工程搭建了數字內容注冊與管理、版權保護可信交易數據管理、網絡侵權追蹤3個公共服務子平臺,經過整理與集成,最終形成了綜合性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管理與服務平臺。
該工程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如數字內容分段控制技術,可實現作品的按章、節、頁進行版權保護;媒體指紋技術,可以高效和唯一地識別并提取一個作品的特征信息,實現即使無作品也可進行作品的侵權追蹤和確權,滿足出版單位電子書不離開出版單位即能享受版權保護服務的需求;自適應多媒體數字水印技術,可實現在不影響原始文件可觀性、完整性的情況下,對文本、圖像、視頻和音頻等進行不同類型作品嵌入相應版權信息等。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該工程的竣工解決了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他說,由于版權保護等問題難以解決,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緩慢;在數字化發展過程中,由于傳統保護手段無法有效跟進,侵權盜版行為屢禁不絕,很多權利人包括傳統出版單位不愿、也不敢將優質內容資源交給數字出版企業?,F在有了這些新技術,權利人可以放心將作品的數字版權授權給出版發行單位。以往,在網絡條件下,權利人不知道電子書銷售平臺到底賣了多少,現在通過這套技術可以獲取可信交易數據,有利于促進電子書的交易。
侵權盜版是制約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一大頑疾?!?015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4年盜版網絡文學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計價,PC端付費閱讀收入損失將達到43.2億元,移動端付費閱讀收入損失達34.5億元,衍生產品產值損失21.8億元,行業損失近100億元。
“這套技術總體而言是很先進的,比如數字水印技術已經在最新版的人民幣上使用了,現在也要應用于電子書等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蔽河裆秸f。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媒體指紋技術和數字水印技術早已在音樂、影視等媒體領域廣泛應用,但并未遏制盜版。即使是像亞馬遜這樣專門開發出專用電子書格式和閱讀器的企業,仍然面臨著不斷被黑客破解的窘境。
對此,魏玉山認為:“版權保護技術和盜版技術是一對不斷攻防的道與魔。媒體指紋技術和數字水印技術是一大類版權保護的總稱,雖然早已存在,但一直在不斷升級換代,越來越先進。有了這套技術,一旦作品被人破解盜版了,我們可以追蹤是誰破解的、誰盜版的,是部分盜版、還是整體盜版,盜版流傳的路徑等。應用數字水印技術和媒體指紋技術可以明確侵權盜版的責任,相關數據可以作為司法判決的證據使用。”
<推薦專題閱讀文章標簽: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