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讓自媒體一朝覆滅的除了平臺還有它......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3-23 02:39:00 瀏覽:4319
前兩年甚至是今年,你一定聽說,周邊有人辭職去做自媒體了,公司成立新媒體小組著手做起公司的自媒體了。自媒體勢頭足后勁猛,將不少人卷入了這股浪潮。沒錯,受幸于自媒體這股浪潮,小編也成為了這新興產業中的一員,運營著您正在關注的這個自媒體。
為什么自媒體火得不像話,當然有它的理由。低門檻的參與,優質內容的引爆,粉絲經濟的快速變現,發聲自由且職業自由,“咪蒙”、“papi醬”、“金融八卦女”等自媒體的成功,讓不少人紛紛踏入這個圈子,而在這個圈子里,幾百萬粉絲,閱讀量100000+,成為不少自媒體人向往的數字。
300萬粉絲的大號也有可能毀于一旦
就如互聯網泡沫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破裂給人帶來的不安一樣,自媒體人也時時會有這種焦慮,這種焦慮感一方面源自于內容輸出的瓶頸,一方面來自于對自媒體平臺的過度依賴。
對于平臺的過度依賴不僅僅是擔心有一天這個平臺不復存在,而是這個平臺擁有自媒體的“生殺權”,當然平臺不會無憑無據決定自媒體號的生死,但只要他人有證據證明這個IP歸其所有,你就有可能面臨被強制注銷的處境。

這個證據可能就是商標。
2016年7月,已擁有300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讀悅文摘”被強行注銷賬號,原因是侵犯了“讀者文摘”的商標權。“讀悅文摘”原名讀者文摘,遭到“讀者”第一次投訴后,將當時的“讀者文摘”才更名為“讀悅文摘”,除更名外,讀悅文摘并未做實質性改變,對外發聲仍是“讀者文摘微信版”。最終事件以“讀悅文摘”的撤號作結確實讓讀者文摘解了恨,但同時也讓不少人深覺惋惜。300萬粉絲的大號毀于一旦,竟源自于知識產權意識的淡薄。
32個“papi醬”和114個“咪蒙”
就像不少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沒有意識到注冊商標的重要性一樣,自媒體人在運營之初也大多沒有注冊商標,而是等到頗有知名度后才開始保護自己的IP,加入到眾多商家搶注的隊列當中去了。
就拿papi醬和咪蒙為例。
目前申請“papi醬”商標的記錄有32條,papi醬所在的北京春雨聽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對“papi”進行了注冊,日期為2016年6月,最早申請“papi”的是2016年4月。暫時沒有找到春雨聽雷公司對“papi醬”商標進行注冊的記錄。

(papi醬所在公司對“papi”進行了注冊)

(其他公司搶注“papi醬”)
商標庫中申請注冊“咪蒙”商標的記錄有114條,其中近70條由咪蒙的北京十月初五有限公司申請注冊。該公司最早申請注冊的日期為2016年8月,而“咪蒙”商標最早申請注冊的日期為2016年4月。

(咪蒙的北京十月初五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咪蒙”)

(其他公司搶注咪蒙)
且不論最終結果,但對于自身IP的保護,兩位當紅自媒體都沒有贏在起跑線上。
及早注冊商標,避免加入“一標之爭”
身邊不少自媒體覺得,自己還在嘗試,先把內容做好,剩下不用考慮那么多。但我國商標法的申請在先原則意味著如果沒有及早注冊,被他人搶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或需要大代價挽回的后果。
加之,商標作為一種新型投資產品,稍有熱度的IP商標都將面臨眾人搶注的境況,單2016年被搶注的全民熱詞就有“洪荒之力”、“藍瘦香菇”、“小目標”、“先賺他一個億”等。
換句話說就是:你毫不在意,別人卻可能伺機而動。
因此,別讓你的自媒體強于內容卻敗于法律。自媒體的強大依賴于粉絲的信服與追隨,卻也別忘了用法律武裝自己,對山寨說不,也是對粉絲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