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該如何涅磐重生?
來源:尚標采編 發布時間:2016-02-20 06:28:00 瀏覽:2836
當下國內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靠廉價制勝的法寶逐漸失靈。人們對品質、效率的要求空前高漲,因為質量問題被曝光的企業年年有。而縱觀國內的科技領域,靠廉價和粗制濫造來搶占市場份額現象時有發生。這是一種怎樣的尷尬呢?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在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看來,制造也許需要一次從根本出發的涅磐重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6年五大任務,其中解決工業過剩產能赫然在列。產能過剩也成了共識,是因為的產能就是給全球準備的,但問題是我們產能過剩,但市場能力不足,似乎還是缺商人在世界各地跑,把產能‘推銷’出去。我們是制造能力強,市場能力弱。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周其仁不止一次提到華為——華為現在主要收入來自全球,主要利潤來自境外,不是靠低價,而是靠品質、靠想法,這是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機會。的很多產能,其實是不夠的。我們現在過剩的很多東西,是品質不夠好的,差那么一點點的,某種程度上真是對不起我們消費者。
周其仁在很多場合談到一把德國雙立人牌指甲刀的“神奇”:“人的指甲有兩個弧度,而普通指甲刀口只有一個弧度,這把雙立人指甲刀就有水平的和上下的兩個弧度,剪起來特別妥帖,我是用了它之后,才平生一次知道自己指甲長什么樣。”
周其仁想用一把小小指甲刀,刺激一下對制造的自滿和自得。“不要光喊創新,炒新概念,我們現在生產的很多產品,要是品質改善一點,提升一點,就有巨大的市場。”周其仁說:“多年出口導向帶來一個后遺癥,當年國家缺外匯嘛,好東西先出口創匯,導致一個滯后的觀念,似乎國內的需求可以只講廉價、不求品質。”
“問題是現在的市場對品質出價了,現有產品的品質滿足不了內需,你知道現在多大鴻溝?看看國外代購、海淘流行、進口消費品猛增就可以明白,那些東西我們都不會造嗎?大部分都會造,就是品質上差那么一點點,這一點點在現在的市場看來就差大了。人到日本,不光買馬桶蓋,連‘白色戀人餅干’都每人限購5盒,真夠難為情的;我去北京新光天地的地下超市,國內中高收入家庭的食品消費動向,好家伙,90%以上是進口貨,阿根廷的水果、德國的豬肉,應有盡有,再不發動一場提升品質的革命,的過剩產能將越來越多。”
周其仁說,消費品市場正面臨一場“品質革命”,誰帶這個頭,誰就能上去。“光中產階級就上幾億人了,而據我觀察,我們都低估了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有一行算一行。”
“小米手機的成功有歷史意義,它給整個制造發出信號,真材實料造好東西,市場會認賬。其實小米首先不是什么互聯網思維,雷軍一個目標學誰?他說是同仁堂,就是真材實料不欺客,舍得用好東西做好產品。制造業殺價殺了多少年,甚至不惜降質來降價,這條路走到頭了,接下來看,反著走可能殺出一條路來。”
“我最近也研究演出市場,前幾天朋友拉我去看波蘭名導演的話劇《伐木》,那個名導演的特點是‘沒有時間觀念’,最長一個劇據說要連看三個晚上。《伐木》那個劇五小時,我說我就一個下鄉知青,能欣賞五個小時嗎?最后,真看五個小時,還是翻譯作品,似乎語言不通也沒大關系,劇終時滿滿一場人都沒走。魔力在什么地方?匠心獨具,認真打磨。”
“當然”,周其仁說:“下決心做好產品品質對我們產業界是很大的挑戰,還不僅是成本問題,你的隊伍、員工、產品標準、生產流程、企業文化,做慣了廉價品就走上一條道,要扳過來非常困難,所以死后重生也是一個辦法,否則可能改不動它。”
消費者除了開始對品質敏感,還對時間開始敏感。“再看服務的便利性,長時間以來人對便利不便利似乎不敏感,其實是因為窮,大家的時間成本低。收入急速提高,人的時間成本也快速上升,尤其是服務業,不光是有沒有,還要問便利不便利?能不能更便利一點?從這點衡量,差遠啦。”
對時間成本最在意的企業家是喬布斯。周其仁讀喬布斯傳,看到這位蘋果老總走進一位研發工程師的辦公室,抱怨蘋果機的開機時間太長了。工程師不明白那又怎么樣。喬布斯換了種說法:“如果能救人一命,你愿意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鐘嗎?”接著,喬布斯走到一塊白板前演示,如果有500萬人使用Mac,每天開機多用10秒,加起來每年要浪費大約3億分鐘,3億分鐘相當于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工程師懂了,幾周過后,Mac的開啟時間縮短了28秒。
世上萬物,時間最貴。可有多少企業老總象喬布斯那樣挖空心思替顧客節約時間?“尤其是的中產階級,時間成本提高非常快,我們的服務跟得上嗎?”周其仁說:“所以不光產品品質滯后于國內需求,服務的便利性更是嚴重滯后于國內時間成本上升的速度。為什么微信受歡迎?便利啊!90歲老太太也很快會用。淘寶、支付寶為什么受歡迎?手機上點幾下就完成購物、轉帳,再也不用去人擠人排長隊。所以我以為便利革命,方興未艾。
“別說什么過剩產能,實際情況是有的是仗可以打,關鍵是認準了沒認準,鐵了心吃了秤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