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道只有西方企業的發明值得保護嗎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6-07-28 02:20:00 瀏覽:1577
原標題:難道只有西方企業的發明值得保護嗎
一向在國際貿易中揮舞知識產權大棒打擊對手的西方企業,如今也嘗到了當被告的滋味。
針對智能手機巨頭蘋果公司近期在中國的這起敗訴,國內為蘋果打抱不平的大有人在;國外某些政府官員指責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選擇性執法”,質疑其企業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對待。對此,我們想問:難道只有西方企業勝訴才能體現法律的公正?難道只有西方企業需要“公平的對待”,而中國企業就不應得到“公平的對待”?難道只有西方企業的發明創造值得保護,而中國的就不應得到保護?難道只有西方可以揮舞知識產權大棒,而中國就不能拿起知識產權保護的盾牌?
在許多西方人和一些不了解現狀的國人眼里,高科技和自主知識產權是專門給西方人玩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只配在低端產業里打拼,做做玩具、做做襯衫,最多不過是裝配蘋果手機的流水線而已。中國要是拿出一項獨有的發明創造,那肯定是抄來的。
如果說這種看法在20年前還有一定的真實性,那么,在今天就是不折不扣的偏見。中國早已今非昔比,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在飛速提升。在高速鐵路、智能通訊、超級計算機、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中國企業都有不俗的實力,已經積累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比如,華為一家就占據了世界通訊市場的1/3,連蘋果也要向華為購買700多件專利。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居世界第一位;向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利申請數量也在顯著增長。與此相伴的是,中國企業就知識產權起訴國外企業的案例也在快速增長,華為起訴三星、三一重工起訴奧巴馬、奧康起訴歐盟等案例都說明,西方以知識產權向中國施壓、中國被動應付的局面即將扭轉。
由于社會制度不同,中國法律和西方法律在許多方面是不兼容的,但唯獨在知識產權法律上,雙方可以無縫對接。這是因為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就是借鑒西方的。在本質上,西方企業在華遭遇的訴訟與在西方的訴訟沒啥兩樣。既然標準是一樣的,也就不存在所謂公正與否的問題。侵權了,就要老老實實當被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一當被告就叫屈。就拿蘋果來說,眾所周知,蘋果手機之所以是現在這副模樣,源于喬布斯對所謂“圓角矩形”的青睞,所以幾乎所有蘋果公司產品都帶有“圓角矩形”特征。蘋果公司把這一設計申請了專利。2012年8月,蘋果起訴三星侵犯專利權,其中一條就是三星將手機做成圓角矩形。全世界這才發現,原來除了蘋果公司,其他人是不能將手機做成圓角矩形的。美國媒體自己都指出,蘋果的訴訟本質是打擊競爭對手,維權只是個幌子。今天,蘋果在華遭遇同樣的訴訟,又有什么奇怪和委屈呢?
一位西方政要曾說,不了解中國的發展變化,就不能準確真實地認識今天的世界。這句話對中國人也同樣適用。由于宣傳不多,很多國人不了解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的技術含金量已經大大提升,2014年我國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7.28%,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已超過一些發達國家。一些中國企業不但自己在搞開發,還通過并購掌握了大批國外企業的發明專利。未來,西方企業遭遇中國同行的知識產權阻擊戰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對此,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都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中國人來了,世界正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