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治補上“知識產權”這塊短板
來源:半月談網 發布時間:2015-12-25 01:39:00 瀏覽:2385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點主張。其中一點是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他強調,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基因。20多年來,正是始終把創新擺在首要位置,我國互聯網發展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鼓勵創新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保護好知識產權。但當下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不斷發生的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健康發展的一塊短板。
眾所周知,在網絡空間里,信息一旦上網就變成公開、公知和公許的信息,信息傳播不再依賴物理載體,這為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同時,由于侵權行為過于普遍、分散、動態,維權成本過高,導致被侵權者望而卻步。這進一步加劇了侵權行為的肆無忌憚,嚴重挫傷了創新者積極性。
以媒體為例,版權是其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新聞媒體正在深入推進融合發展,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原創內容都是核心資源,新聞作品版權是媒體的核心資產。但日益加劇的侵權現實讓人無奈。傳統媒體投入大量精力、財力、物力生產的作品,一旦上網,很快就被某些網絡媒體鋪天蓋地地免費轉載開來。
作為新聞媒體,一般樂見自己的新聞作品被更廣泛傳播,但前提是尊重原創勞動,并得到授權方能使用。如果對未經授權擅自使用、傳播新聞作品置之不理,對各種侵權現象熟視無睹,侵權者不勞而獲,被侵權者者勞而無獲,整個傳媒產業的利益與可持續發展將受到重大影響,媒體的融合發展也將會出現嚴重困難。
中國有6.7億網民、413萬多家網站,網絡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就是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試想,如果任由山寨、盜版在網絡上橫行,創新者熱情與利益得不到保護,我們如何共享創新的成果,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如何實現?
從制造大國到創新大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保駕護航。毋庸置疑,互聯網的知識產權保護這幾年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執法手段不斷加強、行政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從保護知識產權實際效果來看,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時代發展到今天,互聯網不可能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外之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法律是保護新聞作品版權最有力的武器。只有緊緊依靠法治力量和法治方式,補上知識產權這塊“短板”,才能讓互聯網形成生生不息的健康產業生態圈。
文章標簽: 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