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杏花村”千年品牌 山西仍待發力
來源:東方財富網 發布時間:2016-02-18 01:56:00 瀏覽:1907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千百年來,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已讓“杏花村”成為中國人抹不去的集體記憶、精神地標,也成就了杏花村汾酒在中國白酒史上的歷史地位。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千百年來,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已讓“杏花村”成為中國人抹不去的集體記憶、精神地標,也成就了杏花村汾酒在中國白酒史上的歷史地位。6000年的釀酒史,1500年的名酒史,800年的蒸餾酒史,300年的品牌史,憑借著無可比擬的厚重文化底蘊,杏花村汾酒一度是中國白酒行業公認的“汾老大”,占據白酒市場半壁江山,白酒祖庭、老四大名酒之一、共和國第一國宴用酒、中國馳名商標……榮耀等身。
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汾酒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節節后退,品牌知名度日益降低,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淪為白酒業二線品牌,杏花村這一資源豐富的歷史地標、民族品牌更是沒有綻放出應有光華。2010年以來,汾酒重整旗鼓,確立“中國酒魂”品牌信仰體系,開啟了汾酒“王者復興”進程,也再度引燃了山西以汾酒集團為龍頭,整合升級該省白酒產業,深度開掘杏花村品牌的轉型夢,而中汾酒城的建設便是重要著力點。
命運多舛轉型夢
追根溯源,2010年,在山西呂梁市政府引導下,當地十余名煤老板聯手出資組建了注冊資本7億元的山西中汾酒業投資有限公司,開始全力打造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當時計劃投資50億元,目前已投資65億元。
中汾酒城從規劃之時起,就受到了從山西到呂梁,再到汾陽各級政府層面的高度重視,不僅被呂梁市明確為該市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的“一號工程”,還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山西省第一批省級轉型綜改標桿項目,也受到了諸多媒體的熱捧。
這和當時的特殊背景有關系。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對能源大省山西的劇烈沖擊在2009年完全發酵,該省當年GDP增速僅為5.5%,全國倒數。與此同時,山西大張旗鼓地推行了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工作,大批民企煤老板退出煤炭行業。為防止這部分資金外流,幫助煤老板們找項目成為山西各級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呂梁煤炭資源富集,據了解,僅2009年,呂梁市民營煤炭企業獲得的煤改補償金就超過400多億元。2010年3月,呂梁市政府組織當地急待轉型的煤企老板赴貴州、四川等地進行多方考察后成立了中汾酒業。無論是從艱難時世下能源大省積極轉型的角度,還是從煤炭資源整合退出資金回饋當地的角度,“中汾酒城”項目都是山西濃墨重彩的一筆。
整個中汾酒城的規劃可概括為“35511”,即三年時間,50億元投資,用5平方公里土地,產酒10萬噸,實現100億元銷售收入,等于再造兩個汾酒集團。除了生產酒,還規劃有世界酒文化主題公園、酒文化風情街、酒文化生態園等。
但是整個中汾酒城未能如期按照規劃完成。據了解,到2013年10月,整個中汾酒城投資超過50億元后,建設工程大約完成七成,25個釀酒車間中有12個具備投產條件,有5個釀酒車間投入使用。但2013年后,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要想在產能過剩嚴重的市場環境中勝出,無疑需要更為嚴苛細致的戰略調整和創新。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4年到2015年間,山西省塌方式腐敗震驚全國,多名官員落馬,中汾酒業三個股東涉案并接受調查,中汾酒城的后期建設從2013年冬季后一度停工,不少諸如“工程爛尾”、“項目擱淺”、“夢碎白加黑”的社會輿論一度甚囂塵上。施工單位擔心拿不到工程款,先后九次到山西省委門口集體上訪,上訪人數多時達300余人。
升級版“杏花村” 仍在路上
如果說中汾酒城命運多舛恐怕并不為過。一系列的風云變幻考驗著山西省各級政府的執政能力和中汾酒業的應變能力。面對仍處于調整期的白酒行業和嚴格的“禁酒令”,面對投資超額和原股東再投資的中斷,年產量達10萬噸白酒的中汾酒城是否會夭折一度成為山西省各界關注的焦點。對于一個力圖打破“資源詛咒”的能源大省而言,這已經不止是一個項目的生與死,某種程度上更凸顯了轉型路上的荊棘叢生。
但無論發生怎樣的波譎云詭,山西力推白酒產業發展,打造升級版“杏花村”的努力不會停止。《山西省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省內白酒資源整合,集中力量推進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確保清香型白酒在國內白酒市場的品牌地位。”山西《全省食醋行業釀酒行業乳制品行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中要求,“培育壯大白酒集群,進一步提高清香型白酒原酒產量,確保清香型白酒全國最大生產基地的地位。”中汾酒業作為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的核心項目,挑起的是山西省白酒資源整合和壯大白酒產業集群的任務。
2015年,轉型發展極為迫切的山西再度推出《山西省食品產業三年推進計劃》,重點提出推動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加速產業集聚化發展。汾陽市一位長期跟蹤研究白酒業發展的地方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山西省發改委曾批準由山西中汾酒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擔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10萬噸白酒資源整合項目積極鼓勵和支持酒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這都決定了中汾酒城未來的發展空間。
山西省呂梁市副市長、汾陽市委書記李建國表示,2015年,該市已推動中汾酒城項目復工,且申報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升級為山西杏花村經濟開發區,目前已經通過了山西省商務廳評審。據本報記者了解,為中汾酒城注入資金的是北京君卓資本有限公司,中汾酒城注冊資本由7億元增加到12億元,在后續資金有保障的情況下,工程得以重新啟動。改組后的中汾公司正在北京建立營銷中心,組建營銷團隊,并且已經開始建設杏花村白酒網上交易平臺。
前文所述汾陽本土官員還告訴本報記者,當前不斷推進的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也將對杏花村白酒業的轉型升級形成助力,“清香型白酒作為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天然與流行的國際口味接軌。經改造后容易與國外飲用要求接軌,進入國際市場的難度比其他香型的小。”但他同時表示,中汾酒城的發力尚需時日,杏花村千年品牌的深度挖掘更有賴于山西白酒業技術、人才、市場拓展等各個環節的整體升級。
中汾酒業董事長馮三兔告訴記者:“我們所有投資人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傳承汾酒的厚重歷史文化和優良工藝,講好杏花村真實的歷史故事,拒絕空洞的現代口號,釀造出高品質的白酒開拓國際市場,為祖國復興增光添彩。”前路雖然漫漫,但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懷揣“杏花村復興夢”的人將為之不懈努力。
文章標簽: 品牌